• 首页
  • 公示公告
  • 文明头条
  • 文明创建
  • 文明丽江
  • 文明看台
  • 文明红黑榜
  • 党风建设
  • 新时代
  • 要闻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文明旅游
  • 文明简报
  • 区县文明
  • 未成年人
  • 公益广告
  • 专题栏
  • 首页 >> 宁蒗 >> 列表

    宁蒗县红桥镇:党建引领“石榴红” 开出善治“幸福花”

    发布时间:2024-02-19 09:21:16    来源: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宁蒗县红桥镇黄腊老村委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华松说,黄腊老村以“红石榴”工作站为载体,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得到了群众的认同,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2021年,黄腊老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黄腊老村委会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目标,按照“村里事村里人一起办”的原则,着力打造“红石榴”工作站,成立“红石榴”监事会和“红小组”,变群众“进来办事”为干部“上门服务”,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红石榴”工作站推行党群联系服务机制,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三个百”为目标,通过走到位、听到位、帮到位、解决到位“四个到位”,建立1个大网格、10个小网格,实现村民小组网格化管理全覆盖。2轮走访全覆盖800余户农户,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难,限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红石榴’工作站帮了村民不少忙。每当有就业信息、产业帮扶信息,村干部就及时通知大家,遇到问题也能很快得到解决。”黄腊老村委会油房村民小组脱贫户郭双说。郭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以庭院经济为抓手,发展特色养殖业,加上夫妻俩的务工收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现在政策好,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都享受了生源地贷款的政策。”郭双说。
    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
      “我们以‘红石榴’工作站为依托,结合农业定点帮扶单位的优势,把延长产业链作为重点,聚焦农民增收,不断完善和推进联农带农机制。”市农业农村局驻黄腊老村委会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凤安说。
      经过探索,黄腊老村委会逐步形成“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以企业的产销优势盘活群众手中的土地资源,带动群众发展生态鱼、肉牛等养殖产业,培育养鱼大户20余户、养牛大户10户,并以点带面,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
      目前,红桥镇吉意冷水鱼养殖基地配套完成现代化养鱼、循环水车间养殖系统和流水养殖等设施,并按“保底+效益”方式缴纳租赁资金,其收益均作为村集体经济分配使用。
      “去年8月开始正式投产,主要投放金鳟、虹鳟鱼苗,预计每年鱼产量达15万斤左右,产值约500万元,每年孵化鱼苗50万尾左右。”丽江宁蒗比依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井东平说,通过联农带农促增收模式,公司每年提供鲤鱼、草鱼鱼苗10万尾,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养殖业,示范带动农户养鱼实现增收。公司还开展了养鱼技术培训5期,培训150人次,提升养殖人员综合技能水平。该项目长期为村民提供60个就业岗位,每月工资4000元。
      “红石榴”工作站设置劳动力就业调度平台,建立以东方希望集团养猪场、佳沃集团苹果种植基地等企业为主要用工渠道的劳动力转移就业网。2023年以来,输出本地务工人员370余人次,务工收入151万余元。
      “红石榴”工作站还立足资源优势,强化产业带动机制,发挥致富带头人、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黄腊老村委会油房村民小组夏开明说:“通过组织去古城区学习和参观养牛场,激发了大家发展产业的信心。现在我们成立了合作社,下一步打算扩大养殖规模。”
      红桥镇人大主席、黄腊老村包村领导彭杰表示,下一步,将依托黄腊老村“山、水、林、田”的自然景观优势和区位优势,着力推动黄腊老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来源:丽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