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公示公告
  • 文明头条
  • 文明创建
  • 文明丽江
  • 文明看台
  • 文明红黑榜
  • 党风建设
  • 新时代
  • 要闻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文明旅游
  • 文明简报
  • 区县文明
  • 未成年人
  • 公益广告
  • 专题栏
  • “肩挑日月”“背带七星” 解密丽江纳西族服饰与刺绣

    发布时间:2024-01-03 18:45:27    来源:丽江文明网

      古朴的纳西族传统服饰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民族文化的遗世孤品。青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年女性的服饰则多采用青、黑等色调的面料,显得庄重素雅。因为清代改土归流,加之受汉文化影响,纳西男子多穿长衫马褂,或对襟布衣外披羊皮褂或麂皮褂,穿布裤、布鞋,走马帮的着长筒藏靴。

      “肩挑日月”“背带七星”的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她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装饰作用,又可暖身护体,以防风雨及劳作时对肩背的损伤。

      羊皮披肩是云南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它一般用整块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缝着6厘米宽的黑边,上方是一块肩宽般的梭织黑色布料,下面再缀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

      三层垒叠的绣盘通常用青红黄白黑五色线绣成,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艳丽的色彩点缀更显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表示流星划过天幕留下的痕迹,具有飘逸潇洒的美感。

      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以示勤劳之意。绣七颗星星而不绣六颗或八颗,则来源于“东巴经”中“开天九兄弟,辟地七姐妹”的创世纪传说。因为纳西族先民崇尚单数,同时象征着多子多福。

      ▲老伴离世后,老奶奶的七星中间会贴上一层黑布,为爱人守孝,寓意七星为他指引回家的路。这套羊披也在将来随她往生。

      披肩下方是两层羊皮,披在背上不仅有装饰功能,还有保暖御寒作用。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模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睛”,这是崇拜蛙的云南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关于纳西族的羊皮披肩,在民间和学术界有着多种考证和解释,关于它的神话传说也有很多。

      相传在很久以前,纳西族的人们居住在湖畔的大山上,过着宁静的生活。不料有一年,出现了一个凶狠的旱魔,它让人间没有黑夜,大地处处焦黄。有个叫英姑的纳西族姑娘,立志要到东海请龙王。她用鸟的羽毛织成了一件五光十色的“顶阳衫”,披在背上向东方奔去。英姑到了东海边,遇上龙三太子,两人一见钟情。龙王派龙三太子陪她回家乡解除旱情。可恶的旱魔施展计谋,使龙三太子陷入深潭,让大象和狮子把守潭口,可怜的英姑与旱魔一连搏斗了九天,终因气衰力竭,倒在了地上。从此,这地方就叫“英姑墩”(即丽江)。龙三太子拼死冲出深潭,呼叫着扑向英姑倒下的地方,变成纵横丽江坝子的泉水。为了纪念英姑,纳西族依照英姑的顶阳衫做成了精美的羊皮披肩,象征勤劳勇敢,世代相传,沿袭至今。

      关于缀绣花圆布盘羊皮披肩的来历,还有着不同的解释和传说。其中之一认为缀于羊皮上方左右两个大圆绣花布盘,象征日月,下面横排的七个小圆形绣花布盘,代表北斗七星。因而得出羊皮披肩含有“披星戴月”之意,寓意纳西族妇女勤劳辛苦。有学者如下阐述:日月星宿的形象搬到了纳西妇女的羊皮披肩上了。其宗教用意是:愿日月星宿不分昼夜地陪伴着纳西妇女,保佑她们吉祥平安。一句话,羊皮披肩上的日月七星成了纳西妇女的护身符。

      另一种解释是,羊皮披肩是蛙图腾崇拜在服饰上的反映。认为两个大圆形绣花布盘,是青蛙的眼睛,七个小圆形绣花布盘分别代表着天地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整个披肩像一支匍匐着的青蛙。事实上,纳西族从古至今都很崇拜青蛙,将青蛙奉为仅次于人类的智慧生灵,不准伤害,禁止捕食,将伤害捕食青蛙的行为视作造孽犯罪之事。《东巴经》里不仅有黄金大蛙的描述,而且有蛙式羊皮披肩来历的记载。故事说黄金大蛙能发出金、木、水、火、土五个声音。蛙身占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由此人们寻求到了天儿地女患病的根源。于是,以毛色纯黑的羊皮制成蛙式披肩盖在天儿地女的身上。结果,天儿地女的毛发、血液、骨头、肝胆、肌肉及五行方位恢复了平衡,因而将疾病赶到了七层天上,埋到了九层地下。从此,人间处处国泰民安,健康幸福,万事如意。

      还有传说是这样的:美利东阿晋善神,要赐予世间的生灵智慧水,因乌鸦传错了话,智慧水被人喝光了。结果,等待分享智慧水的百鸟和千兽见此情景,扑过去把人身上的毛拔光了,当人们忍受着生灵的攻击时,青蛙却悄悄地舔干碗底残留的智慧水,灵机一动,装出慌张的神态,指着河水说:智慧水不是被人喝光了,是倒进河水里去了。说完,青蛙就装着去喝水的样子,跳进河水里,引开了鸟兽,搭救了人类。人们为了感激青蛙的搭救之恩,就把羊皮披肩剪裁成蛙身状,以此寄托对蛙的崇敬之情,代代相传,成为今天纳西族富有独特审美情趣和具有丰富文化内容的一种服饰。

      社会变革是纳西族服饰风格急变的主要原因,宗教文化是云南丽江少数民族服饰标识选择的重要依据, 东巴教崇尚黑白两色, 山地 、湖畔 、坝区的纳西族对青 、蓝 、紫色又各有偏好 。纳西族与汉 、藏 、彝 、白、傈僳等民族长期杂居, 文化观念上提倡兼容开放,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在服饰和刺绣上也呈现出互相模仿的情况 。社会沿革和历史变迁致使丽江乃至散布藏 、川 、滇的中甸、维西、永胜、盐边、盐源、木里和芒康等县的纳西族服饰刺绣有着极其迥异的风格和特征

      服饰一旦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便可能在社会政治变革时成为“革命”的对象,因而使服饰风格短期内发生急变。中国近代革命就是从“剪辫子”开始,穿“中山装”结束的。“文革”时期丽江“破四旧”也曾首先拿服装开刀。而近年改革开放,西装、牛仔服、运动服、休闲服流行,成为国民思想解放的一种标志。

      对纳西族来说,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的“改土归流”是一次触动较深的变革,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服饰文化领域。当时的流官知府以“否定一切”的过激行为,对纳西社会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以夏变夷”的变革,强制性地改变原来的“短衣上袖”,加长了短衣的后摆,变为“前短后长”的宽大袄子;又将长裙一破为二,只保留了一片披肩和围腰。这种服饰除了便于劳动以外,已经散失了原来裙装的飘逸之感。而泸湖湖地区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环境较为封闭,未受冲击,至今保留了“短衣长裙”的古风。

      纳西族刺绣,被称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这种挑绣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利用棉线或丝线,在棉布上按布料的编制纹路刺缀运针,图案生动,结构严谨,其中渗透着民族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

      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绣七星、衣领、羊皮背带、腰带、绣花鞋、香包等比较普遍。色彩应用十分讲究,鲜艳的彩线多配以黑底或白底,使色艳而不轻浮,黑而有质感,加上金银线和金银片点缀,达到色彩绚丽、明朗而又柔和悦目的效果。

      纳西族的刺绣种类多样,有锻绣、布绣、麻绣、尼绣等;技法多样,有平针、倒针、钩针、挑针、锁针、长针等;线条多样,有直线、曲线、水波纹等,不拘一格,善于用变形夸张的造型,独特的手法,绣制各种精美图案,表现出用色庄重,朴实高雅的民族风格,在中华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服饰瑰宝中,堪称一枝独秀。

      纳西族羊皮上的刺绣特别讲究,青年女子求鲜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求素雅。“优轭货”则一律要用手工织的白棉布,用黑线排列,绣各种图案,有花草、鸟兽、虫鱼、人形和各种几何图案,如灯笼花、酥油灯、豌豆颗粒、莲花、望不断、蝴蝶等,最下方绣一只变形的多翅大蝴蝶。各种图案变形重叠,既复杂多变又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整体色彩单纯而不单调,看起来质朴潇洒,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展开的万物绣卷轴,寓意水利万物而不

      黑白意向,寂静成诗,黑与白,是服饰搭配永不落伍的经典。

      纳西族女子背后的那两条“优轭货”(羊皮披肩上用白布制成的背带)呈现漂亮的“二维次方”——在“优轭货”的尾饰末端近20厘米处,聪慧的纳西族女子用黑线挑经显纬,整齐地绣上了漂亮的图案。

    ▲清末民初的“万物绣”

      “优轭货”的图案由上到下分为几种:

      壹\ 一排人手牵手,名之曰“哦热热”——纳西语“打跳”,“打跳”是纳西族庆丰收的一种民间舞蹈。

      贰\ 鹰的眼睛。纳西族祖先是游牧民族,唐朝以后才发展为农耕民族,饲养家禽牛羊。鹰代表着从游牧到农耕的变迁史。

      叁\ 酥油灯,可见藏传佛教对丽江的影响。

      肆\ 如意,表示吉祥。

      伍\ 荷花,象征圣洁。

      陆\ 金玉满堂,纳西族喜欢在庭院中种金桂和玉兰。

      柒\ 栈栏,说明纳西族从游牧到农耕,经济走向鼎盛,已经大规模饲养牲畜。

      捌\ 望不断,寓意马帮文化,代表对出行远方亲人的思念。

      玖\ 丰收的麦穗。

      飘带最下方绣的是一只高度抽象的蝴蝶,乍一看像个倒三角形,有一种对称美。它来源于纳西族谚语“工作像蜜蜂,生活像蝴蝶”。

      复杂的经纬自有规律和文化内涵,对称的图案不仅不显得呆板,反而有一种精致古朴的美。

      玉龙雪山下暖暖的阳光里,女子背靠天堂落下的美景,一手捻针,一手执布,专注地把细细的丝线变成生活的美好向往,画面满溢着对幸福的渴望。多少年来,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就这样在纳西族姑娘的指尖上传承。时至今日,除了外乡的女子想拥有一副这里出产的飘带或一套嫁衣,远方来的客人也为这块黑与白的方寸之地炫目。

      丽江纳西族妇女勤劳智慧,曾经有“娶个纳西婆,胜于九头骡”的美誉。她们天生心灵手巧,织布绣花从元朝以来代代相传,已成传统。更惊奇的是,纳西族妇女刺绣,绣布上不画样稿,图案了然于心,且横排图案直排竖绣,并一次成型。这样手工绣出的图案甚至比电脑机绣的还要工整,且更富质感。

      2009年,纳西族服饰和民间刺绣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选定了传承人并发展成为一个文化惠民项目,由原纳西人民族服装厂厂长杨丽芬打造,她们也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手绣丽江”,走出“人去艺绝”的困境。

      三十余名绣娘志在琳琅满目的旅游工艺品中独创清新之作,用微薄的力量实现部分纳西族妇女事农桑、工刺绣、持恒业、守家园的梦想。

      一针一缘、一线一念里,都是春去秋来积攒的人生感慨,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沉淀的历史感悟。

      也许有一天,当你在繁华的街头看到这些素雅古朴的花纹,会被瞬间打动……感动你的,是岁月长河里采撷的美,是纳西族绣娘的青春,是她们关于幸福的梦。(来源:丽江古城游)